工业控制系统是现代工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涵盖了包括电力、交通、石化、军工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其正常运行与安全性至关重要,但随着网络攻击手段日趋多样化,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形势也日益严峻。因此,要保障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就必须构建可靠的工控安全体系,实现多层防护策略。
一、核心构成是什么?
构建可靠的工控安全体系需要考虑到三个核心构成部分:物理防护、技术防护、管理防护。其中,物理防护是指通过硬件或者设备的安装,实现对工业控制系统中的设备、设施、网络、数据等进行防护,避免物理攻击。技术防护是指采用虚拟化、密码学、防病毒软件等技术手段,对软件、网络、数据、信息等方面进行防护,避免远程攻击。管理防护则是通过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手段,保障工业控制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安全防护。三者相互协作,形成工控安全体系的多层防护策略。
二、如何实现多层防护策略?
实现工控安全体系的多层防护策略,需要针对不同的威胁进行不同的防护手段。具体而言,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
1. 在物理防护层面上,布置监控设备,及时发现任何可疑行为,并设置防撞柜、门禁系统等手段,避免恶意人员进行物理攻击。
2. 在技术防护层面上,采用虚拟化、IDS/IPS等技术手段,对工控系统进行网络隔离和安全分区,避免攻击通过网络进入控制系统。
3. 在管理防护层面上,实施有效的管理制度,建立合规的安全管理流程,完善的网安组织结构和安全培训,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应急演练,增强工控系统防护能力和应对能力。
三、工控安全体系哪些方面需要特别关注?
1. 合规性问题
工控系统的使用涉及众多法律、规范、标准和要求,如《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指南》、《安全生产法》等等,要保障工控系统安全,必须符合相关合规性要求。
2. 网络安全问题
工业控制系统的互联带来的风险十分显著,这就要求必须保证网络的安全性,有效避免内部和外部的攻击行为。
3. 管理安全问题
管理安全是网络安全的关键,必须建立安全的管理体系和制度标准,加强领导层前瞻性的安全意识。
四、在构建工控安全体系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构建工控安全体系是一个场景化的过程,不能把所有的威胁因素都纳入一个标准体系中,具体实施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 攻击目标
对于工业控制系统的攻击者而言,可能有不同的攻击目标,如破坏设备、窃取数据、勒索财产等,要明确攻击目标,并采取对应的防护措施。
2. 安全机制
针对工控系统的不同部分,采取相应的安全机制,如传输加密、访问控制等。
3. 安全服务
提供相关安全服务,有利于快速安全事故定位和追踪,如安全监测、应急响应等。
五、如何评估和优化工控安全体系的可靠性?
具体到构建工控安全体系后的实际运行,需要采取实证以及漏洞挖掘的方法,来进行评估和优化工控安全体系。
1. 安全性评估:利用三方器件或服务进行安全性评估,并且建立漏洞库,形成完整的漏洞信息管理体系。
2. 风险评估:根据系统的具体情况,对安全风险进行实时评估和分类管理。
3. 漏洞挖掘:包括黑盒和白盒的漏洞挖掘,建立完整的漏洞管理体系,做到前置发现、分类分级、跟踪安全问题和威胁。
4. 物理安全管理:等价设置防范物理攻击的措施,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
总之,构建可靠的工控安全体系需要考虑各个方面,并且不断调整优化,才能真正提高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性。这是一项长期、动态的工作,需要全社会各个利益方共同参与,方能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