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设备应用的不断扩展与普及,其安全威胁也随之加剧。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的最新报告指出,工控设备遭受攻击的数量呈上升趋势,而相关攻击手段和技术也越发复杂。如何保障工控设备的安全,对于实现工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至关重要。本文将从哪个环节在工控设备安全中更为关键、在工控设备安全防御措施中常用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工控设备遭受攻击时如何实现快速的应急响应和恢复工作、如何制定合适的安全策略和管理计划、以及工控设备安全问题涉及的法规和标准规范等方面进行探讨。
1. 哪个环节在工控设备安全中更为关键?
工控设备安全的保障环节主要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系统安全等多个方面。但从实际应用角度看,网络安全是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因为工业控制系统通常是由多个分布式控制系统和设备构成的复杂网络。一旦网络系统受到攻击,很可能会导致工控设施崩溃或者失灵,造成重大的安全事故和经济损失。因此,提升网络安全保障水平,防止入侵攻击,成为了工业企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2. 在工控设备安全防御措施中,有哪些常用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1)网络隔离:工控安全需要实现的主要措施是网络隔离。通过适当的安全隔离措施,将工控网络与办公网络、Internet网络、生产线网络等分隔开来,从而有效隔绝来自外部威胁的风险。
(2)访问控制:访问控制技术是工控安全中常用的技术之一,包括用户权限控制、设备访问控制、网络访问控制等,以保护环境和设备不受未经授权的人员、设备或程序的访问。
(3)流量监测:通过监测网络数据流来发现和阻止不正常的数据流从而保障工控网络的安全。
(4)加密技术:采用各种加密技术(如SSL、VPN等)来确保传输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从而防止黑客在传输的过程中以及数据转换的过程中进行篡改或者泄露。
(5)安全策略制定和执行: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策略、执行有效的安全措施、监控和维护安全态势是保障工控设备安全的关键。企业应根据其自身情况,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趋势预警、安全漏洞管理、应急预案等制度和流程。
3. 当工控设备遭受攻击时,怎样实现快速的应急响应和恢复工作?
应急响应和恢复工作是工控设备安全防御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一旦工控设备遭受攻击,企业应首先采取快速应急响应,包括:隔离、恢复数据、重建环境等。其次,企业应根据情况调整安全策略、加固系统、修复漏洞等。最后,企业应建立完善、有效的应急预案,并时常组织演练,确保在极端情况下能够迅速恢复生产和服务。
4. 在工控设备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中,如何制定合适的安全策略和管理措施?
为了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实现持续风险管理,企业应该思考以下问题:
(1)确定目标:对于企业应用和系统,先要确定对其安全的目标,包括保持系统正常运行、保护数据信息隐私、保障拓展升级等。
(2)确认安全模式:了解现有防护系统,深入分析各种威胁,并确认安全模式。
(3)制定防范规则:在确认安全模式的基础上,采集数据做出更有效的决策,并制定出符合实际的防范规则。
(4)实施监测措施:应该结合日常操作和机器学习,监测、识别出每种威胁,并及时处置。
(5)建立应急预案:在出现严重安全事故时,应该能够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5. 工控设备安全问题涉及哪些法规和标准规范?如何确保企业合规经营和管理?
在全球范围内,主要的工控设备安全法规和标准规范有如下几项:
(1)NIST SP 800-82 Guide to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s Security
(2)ISA / IEC 62443 Standard
(3)GDPR –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4)SOX –Sarbanes Oxley
(5)中国相关法律法规:《网络安全法》等
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确保企业合规经营和管理:
(1)熟悉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建立与现有标准合适的安全策略和管理计划。
(2)制定安全控制措施,防止安全漏洞的出现。
(3)对于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应进行安全教育和演练,提高安全素养和应急处理技能。
(4)开展恶意攻击的实时监测和日志审计,以及定期进行弱点扫描,保持对企业风险的持续监测。
(5)因应现实需要,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和审计机制,以保护客户数据隐私。
在此,对于工控设备安全问题,企业应加强安全意识、增强安全观念,制定合理的安全策略和再次强化安全防护意识,以保障企业财产和工作的不受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