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专业的发展也日益成熟。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院作为北京地区著名的计算机学院,一直致力于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和研究,培养了许多优秀的计算机人才,同时奉行着以“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不断推进计算机学科教学和研究的发展。
1. 历史与发展
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院成立于1958年,最初称为“自动控制系”,其前身可追溯到原北京工业学院“控制与仪表系”。经过不断地学科调整和努力,计算机院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和研究体系,并于1999年成为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的学院之一。如今,计算机院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三个本科专业,以及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六个硕士研究生专业,并与国内外多所高校开展了合作交流,成为了中国重要的计算机院校之一。
2. 主要教学专业
计算机院本科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三个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计算机院的传统优势专业,专业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培养学生熟悉计算机科技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计算机系统软件和网络通信等方面的应用技术,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软件工程专业则注重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深入研究软件开发流程和模式,并掌握实际工作中的技巧和方法。信息安全专业则是近年来开设的新专业,目的是培养具有信息安全专业知识和技术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另外,计算机院还设有多个硕士研究生专业,应用范围广泛,具有高度的研究性和创新性。
3. 学生毕业后就业情况
计算机院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较为优秀,从事的行业覆盖面广泛,涉及电子、通信、互联网、金融、政府机关、大型企事业单位等多个行业。不同专业的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岗位种类也不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的岗位为软件研发、系统架构设计、测试与维护等;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则主要从事软件开发和项目管理工作;信息安全专业毕业生则就业范围和前景都非常广阔,包括:网络安全、端点安全、应用安全等。
4. 著名师资力量及其成果
计算机院拥有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涵盖各个领域的优秀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具有丰富科研经验和在各个领域的高水平研究成果。例如,刘毅教授曾荣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以人黑白手写字识别技术为核心的一系列研究工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王东教授是包括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图像处理、多媒体等广泛领域的专家。科研成果包括:针对噪声和失真问题的压缩感知重构算法及其应用、现实场景中的视频目标跟踪等。除此之外,计算机院还拥有多个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和学术性知名专家,形成了一个集学术研究和教学于一体的师资力量。
5. 研究成果和技术创新
作为一所拥有底蕴深厚的计算机学院,计算机院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也发展出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和创新技术。例如,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何志平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过程系统优化控制与建模(POCM),在过程工业和石油化工等领域内,其研究成果和应用得到了广泛认可。软件工程专业的郝盛伟副教授长期从事软件开发实践和实验研究工作,曾经带领团队开发出高性能的通用集数据结构库CoreMap,该库可以很好的解决一些复杂的算法问题。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的唐维健教授在无线电视技术及其相关领域有着多年的研究和应用经验,推广了国家先进的无线电视技术。
6. 与企业合作开发的项目
计算机院积极推进教学与科研与产业相结合,与多家企业开展了合作研发。其中,北京长信科技有限公司、通达信创投资有限公司等是计算机院重要的长期合作伙伴。合作项目的领域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多个领域,这些合作项目深度融合了工业界和学界的优势资源和能力,成果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
总之,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院在计算机教育及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研究方向广泛,并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研究实力。未来,计算机院将继续奉行“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深入挖掘计算机学科的潜力和教学研究的空间,推进学科建设和知识领域的创新发展。